一瓮荔枝香——读《长安的荔枝》有感
发布时间:
2023-11-08
来源:
朝阳路站 崔萌
就算失败,我也想知道,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。
——题记
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,是羡慕嫉妒恨的。羡慕嫉妒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,为了一盘荔枝,竭尽所能;恨李隆基的恋爱脑,作为一国国君,在其位不谋其政,置民生而不顾。但读马伯庸的《长安的荔枝》,第一次以小人物的视角看待这件事,才发现仅一枚荔枝,便牵扯出唐朝积攒多年的弊病,衰败是沉疴已久。以史为镜,治国尚且如此,何况企业乎!
纵观全书,可见当时的唐朝官场之上,毫无责任心可言。荔枝香的政令一下,所涉及署衙纷纷推诿,无一人纳谏担责,本着“死道友不死贫道”的原则,将其推诿给从九品下的小官李善德,以为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到一线员工的身上,自己便高枕无忧了。古语有云,政通人和。而当时的唐朝,政不通人不和。胆小怕事,自私自利的人性被马伯庸刻画得淋漓致尽,突然让我想起来高适写的那句诗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。上行下效,基层的员工也逐渐开始了浑水摸鱼到点下班的日子,何来的竞争力,还能如何发展呢?
工作流程紊乱,各署衙职责不清,是导致政令不通的主要原因。唐朝设三省六部,九寺五监,但为方便唐明皇行事,临时设置各差遣之职,不受其他署衙管辖监责,荔枝使仅是其中之一,导致流程不能正常运转,部分署衙无法行使自己的职责,形同虚设。杨国忠说;“流程那种东西,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。”所以作为大权在握的各大要员,均可以跳出流程之外,也是导致各个署衙的人员缺乏责任的另一个原因。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,人情事故,对人不对事,特例特办等等,所以流程这个东西,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完善,可以有个例,但要把控度。
盲目增大产出,不对现场的调研,没有过程管控,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,打击一线人员积极性。李善德忙碌数月,终于计算出荔枝的运输路线与方法,部署好中间转运流程后,荔枝香终于开始运作起来。李善德忙碌于各个转运站点,以现场为基础,进行检查并随时进行调整。而杨国忠只为平衡杨氏姐妹的关系私自增加运输荔枝数量,导致转运流程几度面临崩盘危险,且不计多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,只说运送成果,非但没有保住之前预估的数量,反而骤减至仅一瓮,这还是李善德九死一生的功劳。由此可见,对现场的调研与沟通是计算产出的重中之重,一切要以数据为基础。
回顾全书,贵妃能够得偿所愿吃上新鲜荔枝,从根本上取决于李善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,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推诿逃脱破罐子破摔,而是用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操守坚持下来,即使失败,也要拼尽全力去尝试。由此可见,员工的培养才是企业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根本,视员工为财富,为员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平台,只有人,才能创造无限可能。
书已读完,余味悠长。对环境、人文均有所感悟,随手小记,不足以道明内心之触动。惟愿成为李善德那样的人,不忘初心,愈挫弥坚。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