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益—现场管理
发布时间:
2021-05-18
来源:
高阳站
现场管理顾名思义是现在当场管理,管理是一门艺术,而现场管理的要求更甚。现场管理的负责人要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发现能力,能在现场,当场直接发现问题。在收费站每个人都各司其职,都在自己的工位、岗位上忙碌着,可质量却不高呢?这就得管理者反思,是否工作安排、工位设置上出现了问题。
首先得分析公司的现状,是否存在着“三忙”现象?一乱忙:每个人表面上都很忙,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,或者瞎忙。管理者得到现场实地观察每个员工的工作,思考这个员工的工作是否对服务水平有用,就是考虑工位的有效。如果这个岗位是有价值的,就是对服务来说是有效的,反之也无效。无效的岗位不仅浪费人力还会影响公司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数量。这些情况的发现管理者多到第一现场,多和一线员工了解。二盲目:由于太忙,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,没有工作方向,效率不高。劲往一处使,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。公司是一个大家庭,只有大家有共同的目标,心甘情愿地为家庭的明天付出,公司的前途才能更光明。如果把员工当成机器,机械化地不断重复的工作,只求快速地运转,不知这个岗位的行为价值是什么,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,不求质量只求产量,没有做到尽善尽美。这就要管理者能能发现,久不久体验员工的岗位,能给管理带来思路。三迷茫: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员工思想麻木,意识迷茫。这是盲目工作导致的结果,所以管理者要及时的发现盲目工作的情况,并作出整改,不然员工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稀里糊涂的,不小心酿成大错就晚了。现场管理更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。
发现问题,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,就要解决问题。问题的解决要依据提高产量产能的目的进行,就是提高效率。管理者要反思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:员工的数量是否过多或者过少,员工过多要怎样调整。员工过少要抽调部分加入;设置的岗位是否合理?合理的岗位对于生产是促进的作用,不合理的岗位会影响产品的生产速度,对产量是反作用。所以岗位的设置对生产目的至关重要,管理者要有统筹兼顾的综合能力,想清楚每个岗位的设置目的,是否有效,是否有必要,能否提高生产的速度,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。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,把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才能让员工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值。每个人的天赋异禀才能不同,能用得好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。人是最大的创造者,如果是一个团体的创造者,那这个公司将不惧怕竞争。除了对员工的管理,对设施设备的管理,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,实行专人专器,明确责任制,做好日常的保养维修,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。保证生产原材料的质量,把好第一关,才能保证好产品的品质。管理者要不定期抽查服务水平质量。明确生产的操作流程,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,让员工熟悉岗位的工作,有序进行,规范而快速。
现场管理要管理者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,善于发现勤于反思。明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产量,有质量的产量。多到现场的场地,多看多思,不断地改进以提高产能。
上一页
上一页